手机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家长课堂 高考资讯 校园新闻 轻松一刻 高考课件
  • 热门搜索: 学习方法 学习计划
  • 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地理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最好同步资料!

    时间:2025-11-19 07:59:02 来源:高考学习网 热度: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必修一

    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最好同步资料!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分类

    分类特点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⑴提供光热资源;

    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太阳风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

    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太阳直射点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昼夜交替和时差

    昼夜交替

    1.(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

    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1°=4分钟)

    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

    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

    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最好同步资料!


    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时间计算:

    ⑴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2.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6:00时日出,18:00时。

    ⑷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如上图,以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

    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⑴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⑵季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⑴计算公式:H=90°-纬度间隔

    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

    ⑵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划分的方法有三种:

    (1)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2)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

    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

    地震波传播速度传播介质穿过不连续面速度变化
    横波固体穿过莫霍界面横纵波速度均增大;穿过古登堡界面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纵波固体、液体、气体

    2.地球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三个圈层。

    圈层名称位置厚度特点
    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平均厚度17千米由岩石组成,大陆厚,大洋薄
    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2800多千米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3400多千米接近液态,横波不能穿过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氮和氧
    水圈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生物水,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
    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大气受热过程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温室效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①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

    ②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滴。

    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

    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

    城市热岛

    环流

    成因:人类活动释放大量废热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意义:(1)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避免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市;(2)卫星城应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交叉污染。
    海陆风白天: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吹海风。夜晚:陆地气温比海洋低,吹陆风。
    山谷风白天山坡增温强烈,空气沿山坡爬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迅速冷却,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大气水平运动——风

    类型成因风向特点
    高空大气中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

    气压带



    名称分布成因气流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压带0°附近热力作用受热膨胀上升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压带南北纬30°附近动力作用受空气重力作用下沉炎热干燥
    副极地低压带南北纬60°附近动力作用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抬升温和湿润
    极地高压带南北纬90°附近热力作用冷却下沉寒冷干燥
    风带



    名称风向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南半球


    低纬信风带东北风东南风炎热干燥
    中纬西风带西南风西北风温暖湿润
    极地东风带东北风东南风寒冷干燥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

    时间亚洲大陆太平洋
    七月: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显著)
    一月: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显著)阿留申低压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季风环流


    成因风向气候类型分布范围
    东亚

    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月西北风;7月东南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北回归线以南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亚

    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移动1月东北风;7月西南风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

    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雨带

    位置的影响

    4-5月(春末)雨带位于华南,华北出现春旱;

    6月(夏初)长江中下游梅雨;

    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受副高控制出现伏旱。

    副高异常对我国水旱灾害的影响副高(夏季风)势力弱,南涝北旱;

    副高(夏季风)势力强,北涝南旱。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点典型地区

    热带雨林

    气候

    南北纬10°之间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亚马孙河流域

    刚果河流域

    印度尼西亚

    热带草原

    气候

    南北纬10°~南

    北纬回归线之间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

    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明显

    交替

    非洲中部、巴西、

    澳大利亚北部和南部


    热带季风

    气候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移动全年高温,

    雨季集中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

    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大陆内部和西岸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

    干旱少雨

    撒哈拉、阿拉伯半

    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5°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

    我国秦岭—淮河

    以南地区

    地中海

    气候

    南北纬30°~

    40°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

    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地中海沿岸

    温带季风

    气候

    南北纬35°~

    55°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我国华北、东北

    朝鲜半岛、日本

    温带大陆性

    气候

    南北纬40°~

    60°大陆内部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

    全年少雨

    亚欧大陆、北美

    大陆的内陆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

    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西欧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判断气候类型气温特点

    (以温定带)

    降水特点(以水定型)


    夏雨型年雨型冬雨型少雨型

    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15℃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

    气候

    ———热带沙漠

    气候

    亚热带气候(含温

    带海洋性气侯)

    最冷月均温在0℃~15℃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

    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

    性气候

    常见天气系统

    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

    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运动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低,气温高、湿度大,天气温暖晴朗受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湿度小,天气低温晴朗连续性降水
    过境时阴天、强风、降温、雨雪连续性降水或雾
    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湿度下降,天气转晴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下降,气温、湿度升高,天气转晴
    降水位置锋后锋前—————
    天气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的寒潮、沙尘暴华北春雨连绵长江中下游的梅雨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


    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气压状况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气压梯度力方向从四周指向中心从中心指向四周
    气流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中心上升顺时针辐散中心下沉
    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中心上升逆时针辐散中心下沉
    天气状况阴雨晴朗干燥
    我国的典型天气夏秋季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锋面类型的判断:

    ①以槽线为界,高纬来的是冷气团,低纬来的是暖气团。

    ②标出气旋水平方向气流的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依据冷暖气团的移动判断冷暖锋面:如果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形成暖锋。

    ③标出雨区: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降雨在锋前。

    4.应用“左右手法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如下图

    北半球气旋右手半握,拇指向上代表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呈逆时针辐合
    北半球反气旋右手半握,拇指向下代表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呈顺时针辐散
    南半球气旋左手半开,拇指向上代表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呈顺时针辐合
    南半球反气旋左手半开,拇指向下代表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呈逆时针辐散

    全球气候变化

    原因危害措施
    自然原因: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呈变暖趋势①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海水受热膨胀,引起海平面上升,海岸线被改变,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产量将减少;高纬度国家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

    ③对水循环的影响——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引起地表径流发生改变。

    ①使用清洁能源

    ②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

    ③植树种草,防止森林火灾。


    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毁林


    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体分类

    地球上的水体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陆地水分类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生物水、冰川水(地球上淡水主体是冰川)

    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

    补给

    类型

    补给季补给

    特点

    我国分

    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变化(以我国为例)
    雨水

    补给

    我国以夏秋两季为主①水量变化大

    ②时间集中

    ③不连续

    普遍,尤

    以东部季

    风区最典

    径流变化与降水量变化一致,具有明显的季变化和年际变化。
    季性

    积雪融

    水补给

    春季①季性

    ②水量稳定

    ③连续性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河流有季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春汛和降水补给形成的夏汛。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
    冰川融

    水补给

    夏季①有明显的季、日变化

    ②水量较稳定

    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1、2月份径流出现断流的原因:气温低于0℃,冰川无融水。
    湖泊水

    补给

    全年①较稳定

    ②对径流有调作用

    普遍①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

    ②河流水、湖泊水与地下水间的相互补给关系:当河流、湖泊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流水、湖泊水补给地下水。反之,地下水补给河流水、湖泊水。

    ★特例:黄河下游为“地上悬河”,河水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

    补给

    全年①稳定

    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普遍

    水循环类型

    水循环类型发生区域主要环作用人类干预和控制的环
    海陆间循环

    (大循环)

    海陆之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其中内陆循环包含植物的蒸腾作用)最重要的水循环,使陆

    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

    资源得以再生

    地表径流(人类影响最

    大的环,影响方式是

    植树造林和修建水利工

    程);蒸发、降水、下渗

    陆地内循环陆地内部补充陆地水数量很少

    海上内循环海洋内部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⑴洋流形成因素: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洋流前进时还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⑵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暖流;

    大陆西岸(即大洋东岸)为寒流

    中高纬度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无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寒流;

    大陆西岸(即大洋东岸)为暖流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海水向西流,形成逆时针流动的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向东流,形成顺时针流动的洋流。

     

        Tags:地带性 中纬度

    相关文章

    • 2023-09-05
      特级教师总结高考地理复习要点——中国地理

      特级教师总结高考地理复习要点——中国地理

      高考国土(中国地理)1、中国自然差异(1)位置差异:南北纬度差异:1个纬度差=111km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镇北部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4N)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南端曾母暗沙(4N)南北纬度差异为50。(正午太阳高度差距、昼夜长短差距、纬度地带性、热量差异)——重要纬线东西经度差异:最东端..

    • 2020-01-20
      山顶与山谷(平原)的日温差比较

      山顶与山谷(平原)的日温差比较

      地理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同学们,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你是否会遇到一些问题?几天瑞德特教育地理鲁老师整理了高中地理中最易错的一些知识点与大家分享,望能帮助到同学们!1.山顶与山谷(平原)的日温差比较2.湿度大的空气与湿度小..

    • 2019-02-23

      地理基础知识垂直地带性

      一、垂直地带性的影响因素垂直地带性的形成在于气温、降水等随海拔高度而发生变化。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每上升1千米气温下降6℃,这与纬度水平变化每相差1个纬度(约110km)气温相差1℃相比,要大600倍左右,只要山体有足够的高度,自下而上便可形成一系列的垂直自然带,在高差几千..

    猜你喜欢

    • 2020-01-15

      高考倒计时100天:总结自学霸经验的一份高考得分技巧送给你!

      用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来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高,还好,有清华北大的伙伴们编写的《疯狂600提分笔记》解读高考出题规律,答题技巧,应试技巧等。导读十年寒窗,一朝及第。高考成绩的一分之差,可能会导致最终录取相差一个批次。抱着每分必争,尽量不失分的原则,多位往届高考生中的尖子和黑马,..

    • 2019-04-06

      怎么会嫁给你个王八蛋

      1、刚结婚时基本都是老婆煮饭,我发现每次她煮的饭都很咸,有时咸的让我有点无法接受,但我又不敢明确提出意见,怕以后老婆让我煮饭。一次无意中发现老婆盛好饭后,偷偷的给我碗里放盐。。。2、明天爸爸生日,我问老公带点什么礼物回去?老公想了想说:“就带着我们最真诚的祝福吧。”我。。。3、看..

    • 2019-01-07

      你尝过蜘蛛么

      1、两个美食家互相吹嘘自己什么都尝过。“你尝过蜘蛛么?”“没有,什么味道?”“苍蝇的味道12、一个朋友一直偷邻居的无线网络用,今天他家的路由器可能是宕机了,为了重启他家路由器,去走廊把他家电闸拉下来又合上了。3、一女顾客到美女店里剪头发。她洗完了头坐在凳子上,发型师问她,“美女今..

    • 2018-09-06

      搞笑广告股市版

      1、美特斯邦威:不跌寻常股。2、特步:跌停,死一般的感觉。3、百事:跌停无极限。4、森马:上什么公司,跌什么股。5、汇仁肾宝:你跌他跌我也跌。6、农夫山泉:跌停有点烦。7、白加黑:上午跌蓝筹股,不瞌睡;下午跌绩优股,睡不着.8、联想:股票不跌停,股市将会怎么样!9、娃哈哈:妈妈~~我也要抄..

    • 2025-10-23

      搞笑的一句话短信

      1、用短信联系,从经济角度来说性价比很高;从环保角度来说响应哥本哈根号召;从友谊角度来说可以让你把我记得更牢。多多联系,那才不孬!2、一商人乘出租车外出,汽车在盘山公路突然打滑,司机吓得大叫:刹车不灵,我该怎么办?商人冲他大喊:快关上计价器,你这个笨蛋!3、倒桩考试,考评员怒吼:..

    推荐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