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家长课堂 高考资讯 校园新闻 轻松一刻 高考课件
  • 热门搜索: 学习方法 学习计划
  • 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地理

    高三地理:状元手记+名师手记+专题分析+阅卷手记+复习时间表

    时间:2019-11-17 23:03:20 来源:高考学习网 热度:
         
    用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来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高,还好,有清华北大的伙伴们编写的《疯狂600提分笔记》解读高考出题规律,答题技巧,应试技巧等。

    高三地理:状元手记+名师手记+专题分析+阅卷手记+复习时间表

    目录

    第一章

    各省高考状元,教您如何快速适应高三生活,教您如何缓解学习压力;12份状元寄语,展示状元们高效的学习技巧、生活方法,助您高考腾飞! 1

    第二章

    名师精辟分析高考大纲,导入学科复习要点,理清整体复习思路,归纳主干重点知识,配剖析历年高考真题,将学科整体复习纲要完整的体现在考生面前,点亮2010年高考备考指路明灯!

    一、自然地理

    第一讲 行星地球 7

    第二讲 地球上的大气 15

    第三讲 地球上的水 21

    第四讲 地表形态的塑造 26

    第五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2

    二、人文地理

    第六讲 人口的变化 36

    第七讲 城市与城市化 42

    第八讲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47

    第九讲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51

    第十讲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57

    第十一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0

    三、区域地理

    第十二讲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65

    第十三讲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69

    第十四讲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73

    第十五讲 区域经济发展 77

    第十六讲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83

    第三章 多年高考阅卷老师的绝密手记,详解高考评分规则,总结备考方略,教您高考考场零失误的独门绝技!

    第四章 高考研究专家多年潜心研究的智慧结晶,科学指导高三复习备考,为您提供完整科学的高考复习备考计划、学习方法,祝您有条不紊备战高考!

    第一章 状元手记

    一、调整状态、迎接高三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高考虽然只有两天,但考前的准备却是一场持久战。作为跨入高三门槛的学生,就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让自己赢在起点,更赢在终点。具体而言,需要做好心理、方法和状态上的三大准备。

    首先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走进高三,每一位同学应当保持健康的心理。高三是辛苦的,但决非痛苦不堪的人间地狱。准高三学生首先要克服对高三的恐惧心理,以主动的心态,以积极的行动,去迎接高三的到来。刚迈入高三的同学还应克服一种"急功近利"的焦躁心理,有的同学一认识到自己已进入高三,就迫不及待地想证明自己的实力,想在第一轮高考复习中立竿见影。这种激进的念头如果控制不好,反而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一旦某一次考试发挥失利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时考生就需要客观评估自己的实力,审视自己的基础,检讨自己的方法,反思自己的状态,不要被好高骛远的想法牵引自己步入泥潭。

    第二是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每一个优秀的高考考生都有其独到的学习方法,对刚刚进入高三的学生而言,掌握一套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指出的是,看书,听课,反思,作业,考试是一个学习的综合系统,看懂不等于心领神会,听懂也不等于真正掌握,对知识要实现真正的领悟和内化离不开后面三个环节。知识要过手,要从教师的大脑移植入我们细胞,知识要堂堂清、天天清,决不留一点一滴的遗漏。反思和作业可以利用晚自习和周末时间进行综合归纳,强化记忆巩固,达到准确、灵活、高效。

    第三是做好状态上的准备。学习状态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形象、形态。一个学生在跨越高三的门槛时,应当有更专注、更投入、更高效的冲刺状态。"学习求成才,考试求成功"是指学习的目的在于成才,考试的目标在于成功。在中国当今的高考制度下,通过读书改变命运,通过高考实现青春跨越是众多学生的共同选择。

    一个成功的学习者,对失败的回答是重新站起,对困难的回答是迎难而上,对高考角逐的回答是夺取最后胜利。

    一份"状元笔记" 高考之筹备,近年各省市一些高考状元将与刚进入高三的学子谈高三的学习及生活历程,给予高考学子们心理上的辅导,消除数学学科上的心理压力,帮助了解高考数学的大致形式与趋势,使之更好的调整复习规划。

    "状元笔记" 期待一份收获,祈求一份美好。相信这份笔记定将伴你完美走出美好的中学时光。

    我们会聚一起,共同祈祷,梦想成真。准高三勇士们,就在此刻,马上行动!让我们相约成功!

    二、终于高三了,到底该做什么?

    1.高考到底是什么样的?

    高考既是一种总结,对前一阶段人生多方面的总结;同时也是一种检验,对你多方面素质的综合检验,这次检验的成果将是你人生中一笔受之不尽的财富。

    ——2008年浙江省高考文科状元 徐舒扬

    【状元寄语】高考表面上是考分数,实际上是考分数背后的那些东西,考你应对人生重大竞争时的组织和指挥能力。你所组织和指挥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是你自身的各种素质和潜能。首先,高考检验了你的学习能力。高考不仅考查你吸收知识的能力,更要考查你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为考试所需要的,也是你应对人生的最基本素质。其次,高考检验了你的心理素质。不管怎么说,高考在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眼里都不亚于一场关系前途和命运的大决战。这样的舆论氛围对考生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可以说人生中很难遇上比高考更严峻的考验了。你的心理素质能不能过关,高考是最好的"检测器"。通过了高考这一关,你的心理素质就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你就有了从容应对人生中各种考验的良好心态。高考都不怕,你还怕什么?再则,高考还检验了你面对大事的调整状态的能力。为了打好高考这一仗,你必然要设法将自己的状态尽量调整到最佳。调整状态是一门大学问,它不仅是竞技体育中的大课题,也是一切人生竞争中的大课题。调整状态的时候,你自己仿佛是一位将军,正指挥你现有的各方面素质,使它们在高考期间达到最佳的组合状态,产生最大的战斗力。

    2.应该如何安排高三的复习时间?

    高三时课程紧张、考试频繁,不少同学一天到晚心急如焚,手忙脚乱。时间安排没有计划,首先自己就乱了阵脚。这样做绝对不行,功课越忙,越要平心静气,按部就班,安排好时间,否则只会是必败无疑。

    ——2008年甘肃省高考文科状元 阚梅

    【状元寄语】高三考试时间的合理安排将会有效的提高学效率。高三的时间,无非是两大块:一块是上课时间,一块是自习时间。上课时间就不说了,学校已有安排,关键就在自习时间。有效的安排复习时间要注意以两个方面:第一,计划要按月来制定的。高三时临时安排的活动多,负担重,计划需要经常调整。比如,突然宣布下周有一次大的考试,那么,肯定要挤占时间进行复习。故而高三时最多按月甚至可以以周为单位来制定计划,才不至于脱离现实。第二,制定计划时就留下机动时间,以保证计划的可塑性和弹性。一方面计划有时赶不上变化,应经常调整;但另一方面,计划一旦确定,就应坚决执行,不要轻易改动。

    3. 如何面对亲友的"关心"?

    在高考来临时,我们极容易把他人的"好意"的关心当成"歹意"的施压。不要再去默默地承受这种"关心",而应以一种合适的方式予以拒绝。

    ——2008年南阳市高考文科状元 张雄

    【状元寄语】如果是平时,亲友的关心肯定能给你带来力量和温暖。但正如卢梭所说:"我们苦于灾难的时候,不假思索地逼近我们的安慰,只起到倍增我们的痛苦和加剧我们悲伤的作用。"但在高考前我们应予以拒绝。首先,你可以尽量避免与亲友的见面,"躲进小楼成一统"。因为亲友的关心一般都是当面送给你的,事实上也只有那些当面送来的关心才会带给你压力,你与他们不见面自然就无从送起了。其次,你可以请家长帮忙,把你的处境和心理"大告天下",相信亲友们会积极配合的。暂时拒绝亲友的关心,事后再向他们表示谢意,岂不是两全其美?

    4.如何面对同学的竞争?

    不要把同学当成"敌人", 特别是在复习迎考的关键时期,你不应害怕对手,也不应回避对手,而是要积极地为自己寻找合适的对手。

    ——2008年河北省高考文科状 韩欢

    【状元寄语】 在高考中,不可否认你的每一个同学都是你潜在的竞争对手。但是如果你仅仅把眼睛盯在同学身上,那就大错特错了。你的同学有多少?几十人而已,而高考是全省范围内的竞争。如果你把竞争的对手限定在班级里,限定在同学之间,相互防范,相互压制,就造成了很大的内耗,结果同学的竞争力下来了,你的竞争力也没上去,当高考来临,全省的对手都在与你竞争时,你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爱看武侠小说的都知道,一个武林高手最寂寞的是没有对手,从而陷入"孤独求败"的境地。因为没有合适的对手,他就会失去进取的动力;没有合适的对手,他就看不清自己武功的缺陷;没有合适的对手,也就无法激发其最大的生命潜能。有一首小诗是这样评价赛场上的对手的:"你是我的对手,但你不是我的敌人;你努力使我奋起;你的决心坚定了我的信念;超越的欲望与被超越的恐惧使我加快了步伐;你的失败并不带给你屈辱;只带来我对你的尊敬;因为你,我才有成功。"所以,为自己找个"对手",你在竞争中进步会更快!一方面他是一面镜子,让你清楚地"照"出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效地加以解决;另一方面,他又能不断给你直接输送能量。因此,找好了一个对手,就会在两个人之间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场",而一个良好的富于竞争性的"氛围场"就是一个强大的"能量场"。

    5.如何来对待平时的错误?

    错误人人都会有,但就是由于对错误的不同态度和做法,所以人和人的结果也不一样。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

    ——2008年河南省高考文科状元 尤卓越

    【状元寄语】错题对考生很重要,平时特别注意错题整理,对考试中遇到的难题或答错的题,以及侥幸答对了的题,都将其集中整理记录在笔记本上,然后逐个破解,不留疑点。对于错题本的使用要注意两点:一是经常阅读。错题本不是把做错的习题记下来就完了。同学们要经常在空闲时间或准备下一次考试时,拿出错题本,浏览一下,对错题不妨再做一遍,这样就使每一道题都发挥出最大效果,在今后遇到同类习题时,会立刻回想起曾经犯过的错误,从而避免再犯。做到同一道题不能错两次,同一类题目不能错两次,从而减少习题量。如果各科都建立错题本,这样经常温故知错、持之以恒,学生的高考成绩至少会提高20分。二是相互交流。由于基础不同,各位同学所建立的错题本也不同。通过交流,同学们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提高练习的准确。

    6.如何有效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考前做题要认真选题,同时要注意对过去习题的回顾。

    ——2008年山西省高考文科状元 王越

    【状元寄语】无论是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能力的高低,最终还是要通过考生卷面上的成绩来表现。临近高考,如何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第一,要有选择的做题,选择自己没有练习过的知识点、热角度以及不熟悉的题型来练习。第二,通过做题积累考试经验。临近高考,该是我们思考考场上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时候了。如:遇到难题怎么办?做主观和客观题的时间该怎么分配安排?填涂机读卡该放在什么时间?等等。第三,重温旧题,查阅错题档案。可以安排在高考前三四天之前完成这项任务。凡是做错的题,可能是自己知识链条中的薄弱环节,也可能是自己能力的缺陷之处,对错过的题重新看一遍或再做一遍,有利于知识的巩固、理解的加深。第四,进一步在回答问题的"全面"和"准确"上做文章。所谓全面,就是知识点要全,不仅包括教材基本知识,还包括实际生活中一些新的观点,政治学科尤其如此。所谓准确,就是不要答非所问,不得要领。不仅做到答案要点符合试题设问要求,还要准确使用学科术语表达。准确审题、综合分析和科学表达是文综高考取得理想成绩的保证。第五,在训练中切忌仅仅满足于答案,更重要的是要暴露思维过程、解题方法和学习策略上存在的缺陷。试题的答案只是一个参考,要学会自己在分析试题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科学地对试题所给答案进行删除和添加。

    7.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

    高考前一天晚上,说是不紧张,但还是睡不着。我觉得我们不存在精力这方面的问题,即使是前一天睡眠不足,但只要心情好,绝对不会影响第二天的考试,不要因为自己没睡好觉就害怕,这样反而不好。

    ——2008年江西省高考文科状元 陈宇缘

    【状元寄语】常言道:"两军相遇勇者胜。"在高考的竞争中,谁心态好,谁就取得胜利,谁就取得成功。在学习实力相同的情况下,心理状态在高考中起决定性作用。有一些同学在高考前模拟考试中,成绩总第一、第二,而那些模拟考试排在他们后边的人,高考时却成为状元。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为什么?依我看,他们的实力,他们的学习水平,基本上在一个梯队里,大体差不多。而高考谁能成为佼佼者,谁能成为状元,就在于高考时谁心态好,谁发挥好,谁就领先了。据心理学专家的调查研究,有些本来没想到会成为状元的同学,他们没有压力,考到什么水平就是什么水平;而有些实力很强,常常是第一名的同学,心理包袱很大,压力很大,结果高考时发挥不好,考试名次反而落在平时考试成绩不如他的同学后面了。因此,对于每一位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心理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复习备考质量和最后的高考成绩,可以说,只要首先从心理上战胜高考,高考就成功了一半。

    8.在考场上如何保持冷静?

    终于等到了高考的这一天,在进入考场后,你今后的命运可能就决订于这短短的几天时间了。这时,你不仅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迅速冷静下来,同时还要好好利用进入考场后与正式答题前这段宝贵的时间。

    ——2008年广西自治区高考文科状元 黄迪舟

    【状元寄语】有人说,高考考场是"七分实力,三分状态",有一定道理,相同水平的学生,由于状态的好坏考出的成绩有时会天差地别。一般来说,考生在考场上的情绪有三种:一种是过分紧张,一种是满不在乎,还有一种是保持着适当的紧张度。前两者不足取,不但不能考出好成绩,相反会由于情绪问题,连原来的正常水平都发挥不出来。只有第三种考场情绪才是正常的,这样的考生信心十足,平心静气,精力集中,思维敏锐,答题准确。在进入考场后等待发卷的时间里,如果考生心理高度紧张,不妨可做做考场镇静操,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

    9.试卷发下来应该做什么?

    试卷发下来时,不要急着做题,应在答题之前先看试卷前面的说明和要求,并把试卷从头到尾浏览一遍,了解试卷结构、题量、题型、难度、分值等等,做到心中有数,沉着应战。

    ——2008年云南省高考文科状元 赵婕

    【状元寄语】高考出题水平高,但也不乏一些文字游戏。做题时不要急躁,审题是关键。一定要认真读题目的每一个字,弄清出题人的真正意向何在,千万不要想当然,没读完就开始做。每题最好认真看清已知条件。即使时间再紧张,看清题目也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必会造成不应有的失误。例如"不"字的存在与否使答案有可能完全相反。殊不知,有多少做题高手就是在审题这一步上跌得头破血流,甚至遗恨终生。审题错误历来是考生丢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避免审错题呢?有8个字可供参考,即"慢看轻读,客观思维"——只看容易出错,读出来就不容易出错了,当然,最好是不出声的默读;遇到自己做过或似曾相识的题,切莫麻痹大意,不能草草地看完题目之后就想当然地"依葫芦画瓢",而应"咬文嚼字",推敲题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心理加油站

    ▲注意四个字:加、减、乘、除

    加——增加营养和锻炼。考试期间的饮食安排要做到食物多样,谷类为主,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常吃奶类、豆类或豆制品,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吃清淡的饮食,不宜饮酒,要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应当做到"六要",即要吃饱,要吃好,要清淡,要少吃脂肪和重糖,要适当吃些杂粮,要及时补充水分。

    还要做到"六不宜",即不宜用饮料代替白开水;不宜贪凉;不宜午睡时间过久;不宜节食;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不宜在风口上猛吹。考生在复习的间隙要经常放松自己的身体,做做保健操,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家务劳动,进行积极性休息。

    减——减少得病的可能性。预防疾病应当做到"六要",即要注意保暖;要勤开窗,多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新湿润;要搞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少摸脸;要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尽量少扎堆;要在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

    乘——保证睡眠,实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考生睡眠不足将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学习的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弱,复习效率降低,往往是"事倍功半"。要实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就要防止失眠,建议做到"七要",即要做到睡前全身放松,包括精神、心理和身体的放松;要按时起床,按时睡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要做到晚餐不吃得太饱;要在晚饭后不喝咖啡和浓茶,以免使自己过于兴奋不得入睡;要在睡前泡泡脚,或用温水淋浴、盆浴;要保持寝室的环境舒适,避免强光、噪音或过闷过热;要在身体有严重不适的时候及时就诊。

    除——消除不必要的烦恼和焦虑,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考生的烦恼是难免的,适度的焦虑也是正常的。为什么呢?因为有社会的舆论压力,有家长的深切期盼,有同学的相互影响,有个人的实力大小,有试题的难易不同,还有考生的心态及自我调适能力的差异。如何消除不必要的烦恼和焦虑,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呢?

    ▲轻松减压招招灵:

    1.怀大笑,有利于释放压力;

    2.果不能勉强自己大笑,就适度保持沉默;

    3.音乐、阅读书报是增长知识和乐趣的最好办法;

    4.错了事安慰自己"谁都有犯错的时候";

    5.人为善,不要怀恨在心;

    6.到山前必有路,今天很快会过去;

    7.上没有完美,甚至缺少公正,只要自己努力了,不要计较结果;

    8.要害怕自己的能力有限,学会适当说"不"

    9.以给久未联系的朋友写信,吐露自己的感受;

    10.一个角度看问题,找出恰当的解决办法。

    第一讲 行星地球

    【复习要点】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复习思路】

    建立起空间概念和运用空间思维方法是复习本单元关键。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黄赤交角、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内容对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要善于体会地球的运动规律,善于利用地球仪进行演示。在头脑中树立空间概念,或在头脑中模拟地球运动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该部分内容。

    光照图的判读是本单元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是有关地方时、区时、国际标准时的计算;二是昼夜长短、日出与日落时间的计算;三是太阳高度的计算以及利用正午太阳高度根据房地产开发采光的要求计算两楼的间距、太阳能热水器倾角的计算和实地测量等;四是结合热点考查宇宙的探测和宇宙资源的开发,如神舟七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与返回、中国的"探月工程"等,结合太阳活动考查太阳与地球的关系,结合重要的天文现象考查各类天体的特征和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知识归纳】

    1.了解常见的天体及其特征

    2.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宇宙中各种天体相互吸引与绕转,形成了天体系统。对于每一级天体系统,地球都有相应的位置。天体系统的级别及其它情况如下表: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物质的条件

    (1)宇宙环境的影响

    宇宙环境对地球上出现生命具有重要影响,即恒星空间和行星际空间比较稳定。从太阳系诞生到地球上开始有原始的生命痕迹,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地球附近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绕日运行方向大多一致,各行其道、互不于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2)地球本身的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这使得在漫长的大气演化过程中,地球周围聚集了以氮和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汽化;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加速水汽从地球内部逸出;随着地表温度的逐渐下降,水汽凝结、降雨,在低洼处形成海洋,从而孕育了最简单的生命;随后,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

    4.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和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人类对太阳能的直接利用,如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等;人类对转化了的太阳能的利用,如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5.理解太阳活动主要类型和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三部分。太阳大气常有变化,甚至是剧烈的变化,这些变化通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最主要的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世界上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此时经电离层反射的短波无线电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从而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

    太阳活动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跑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6.掌握地球自转的特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转是指地球时刻不停的绕假想的地轴作旋转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上看,旋转方向是顺时针。

    (2)地球自转的周期

    比较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比较

    (3)地球自转的速度

    地球自转的速度可分为角速度和线速度,即分别用角度和距离来衡量地球自转的速度。由于地球自转一周的过程中,地球表面上的各点(除南北两极点)就相当于绕其所在的纬线圈运动了一圈,因此这些点都是转动了360°,即角速度相等,每小时约15°,但由于各条纬线圈的长短不等,它们所运动的距离则有着较大的差异,赤道的纬线圈最长,因此线速度最快,约为40000 km/24 h≈1670 km/h,其余纬度的线速度为1670 km/h×cosα(其中的中α为所在地点的纬度)。由于cos60°的值等于1/2,所以南北纬60°地区自转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值得注意的是,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7.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

    (1)地球公转的轨道与方向

    地球绕日运动的路线叫做公转的轨道,它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所以日地距离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在不断变化,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7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向下看,地球公转的方向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向下看,地球的公转方向是顺时针的。

    (2)地球公转的周期

    地球公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这叫一个恒星年,它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我们常常以太阳为参照物,即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的周期,所需要的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这叫一个回归年,它是季节变化的周期。

    高三地理:状元手记+名师手记+专题分析+阅卷手记+复习时间表


    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正午)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这种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它是地球自转运动而产生的。经度每隔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10.理解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偏移的原因

    因为任何物体在运动时都有惯性,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由于受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它们就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但由于赤道上的经线是互相平行的,因此在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不会发生偏向,这也是全球唯一不产生偏向的地方。

    (2)地转偏向力

    在地球自转时,会产生一种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偏转的力,这种力叫地转偏向力,该力始终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对物体的运动方向有影响,而不影响物体的运动速度。在物体运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纬度越高的地区,地转偏向力越大,因此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越明显。

    (3)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规律

    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4)地转偏向力的表现与意义

    地球上,大气中的气流、河流中的水流、大洋中和洋流都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非常明显,产生偏向,这对地表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热量和水量平衡,有重要意义。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如自西向东流的长江其南岸受到的侵蚀作用较为明显,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泥沙多沉积在北岸;南半球中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的低压气流呈顺时针方向等。同时地形的自转运动对于地球形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地球自转的惯性离心力,使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形成目前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旋转椭球体的形状。

    11.理解昼夜长短变化

    (1)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并非始终位于赤道上,因此随着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必然导致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晨昏圈也会极点与极圈之间"左右"摆动,从而使晨昏圈与纬线圈并不始终保持垂直平分状态,更多的时间是把昼弧和夜弧分割得不均匀,从而使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不断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3)昼夜长短的判断

    若知日出日落的地方时,则可求当地上午时长和当地的昼长和夜长。因为日出到正午的时间(上午时长)等于正午到日落的时间(下午时长),昼长等于上午时长加上下午时长;日落到24时的时间(前半夜时长)等于24时到日出的时间(后半夜时长),夜长等于前半夜时长加上后半夜时长。

    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昼长=夜长=12小时。

    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赤道以外的任何地点昼夜等长时,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从南极圈向北到北极圈,昼长由0小时逐渐增大到24小时(北极圈)。在我国是越向北,昼越长,越向南,昼越短。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从北极圈向南到南极圈,昼长由0小时逐渐增大到24小时(南极圈)。在我国一般是越向南,昼越长,越向北,昼越短。

    同一纬线上的昼夜长短情况相同;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纬线上,昼夜长短情况正相反,即北纬x度的昼长等于南纬x度的夜长,北纬x度的夜长等于南纬x度的昼长。

    12.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高三地理:状元手记+名师手记+专题分析+阅卷手记+复习时间表


    的纬度差值为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若φ与δ分别在北半球和南半球,则它的纬度差值为两者数值之和。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一般说来,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某点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

    (3)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为例)

    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即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全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6月22)H达最大值,冬至日(12月22)H达最小值。

    13.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与外部圈层

    (1)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与其通过的介质性质有关。地球上的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假如地球物质完全是均一的,那么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将以直线和不变的速度前进。但实际分析的结果表明,地震波在向下传播时不同深度的波速不一致,这表明地球内部的物质是不均一的。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的物质性质而变化,分析P、S波的波速变化情况,由波速的突然变化导致不连续面的存在,把不连续面作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的界面,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的研究,人们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结构。

    高三地理:状元手记+名师手记+专题分析+阅卷手记+复习时间表


    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把所在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运用该点可以求出该纬线的昼长或夜长(只要求出昼弧或夜弧的长度,根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的规律计算出昼长或夜长),还可以推算出该纬线的日出和日落时间。

    第二讲 地球上的大气

    【复习要点】

    大气受热过程,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全球气候的变化

    【复习思路】

    第一是理解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与原理。本单元的重要内容是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运用。如用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分析、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并对现实生产、生活现象做出评价和指导。对热力环流原理的理解,分析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沙漠和森林之间存在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及带来的影响,是命题关注的重点。根据全球大气运动的规律,利用天气预报的有关信息材料,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判断的一般分析方法。

    第二是掌握基本技能。等温线、等压线图的分析与运用,根据各种气候资料判断气候类型,地形因素对大气运动和气候类型的影响,大气逆温现象、天气形势图、气候资源的利用等都是本专题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命题形式大多以天气形势图、区域地图、数据材料来作为命题背景,将气候与人们的生活、气候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命题。用高中地理的基本规律和原理解释当代社会生产或生活的具体问题。

    【知识归纳】

    高三地理:状元手记+名师手记+专题分析+阅卷手记+复习时间表


    高三地理:状元手记+名师手记+专题分析+阅卷手记+复习时间表


    高三地理:状元手记+名师手记+专题分析+阅卷手记+复习时间表


    高三地理:状元手记+名师手记+专题分析+阅卷手记+复习时间表


    高三地理:状元手记+名师手记+专题分析+阅卷手记+复习时间表


    高三地理:状元手记+名师手记+专题分析+阅卷手记+复习时间表


    高三地理:状元手记+名师手记+专题分析+阅卷手记+复习时间表


    高三地理:状元手记+名师手记+专题分析+阅卷手记+复习时间表


    高三地理:状元手记+名师手记+专题分析+阅卷手记+复习时间表


    高三地理:状元手记+名师手记+专题分析+阅卷手记+复习时间表


    高三地理:状元手记+名师手记+专题分析+阅卷手记+复习时间表


    高三地理:状元手记+名师手记+专题分析+阅卷手记+复习时间表


    第三章 阅卷考场

    ————命题专家及阅卷老师对高考的分析与评价

    一、高考阅卷揭秘

    1.关于高考阅卷的基本情况

    (1)考生应该了解网上阅卷形式。

    网上阅卷这种方式是以互联网技术和电子扫描技术为依托的,它能够支持高负载和大并发量访问,并能对主观题评分误差实行实时监控。评卷人员在阅卷时是由电脑将考生的姓名、号码隐去,并根据阅卷题目对考生的答题内容进行分割,随机分派给互联网上的阅卷老师。网上阅卷首先要把主观题部分按题切割,再通过专用网络将数据传送到阅卷点,最终传送到阅卷老师终端。这样,考生的答题图像就会像照片一样出现在阅卷老师使用的电脑屏幕上,但除了所评阅试题处,阅卷老师看不到与此无关的任何信息。

    在网上阅卷方式下,同一个考生的每一道主观题都会随机派发给两个老师进行评阅,每位考生的答卷至少要由这两位老师在不同的电脑屏幕上各自独立地评阅一次。当这两位阅卷老师对同一份试卷的两个评分之间的差值不超出规定的误差范围时,电脑会自动取两个分数的平均值作为该试卷本题的得分;当两位老师给分之差超出误差范围时,电脑就会将该题自动调给第三位老师评阅;如果第三位老师的给分与前两者之一的给分之差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这时计算机会求得这两个相近分数的平均值,做为该题的得分;若第三位老师的给分与前两个给分之间的差值也超出了误差范围,电脑就会自动"告知"该学科评卷委员会负责人,由其裁定该份试卷的最终得分。

    在整个阅卷过程中,除评卷工作负责人外,任何一位阅卷老师在评分时都看不到其他老师对同一份试卷的评分情况,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人工阅卷方式中阅卷老师之间的相互影响。正是由于采用了这种自动误差控制技术,从而有效地控制了评分误差,确保了评卷的质量和阅卷工作的公正。

    (2)评分标准的操作

    所有参与阅卷的老师分片、分组,听取专家对于答案的分析,答案分析得十分细致具体到每句话,每个要点都有对应的分值。然后,要求阅卷老师熟记答案要点和对应分值。基本掌握之后进行试批,这一过程不要求速度,要求认真把握评分要点,仔细分析学生试卷。发现有和答案不一样,但是有道理的,及时提出来由专家组老师讨论后给出分值。总的要求是:不宽不严,该得的分一分也不能少,不该得的分一分也不能多。当所有情况基本确定之后要求阅卷老师严格按照统一确定的标准阅卷。每份试卷都由小组长审核,再由专门的专家组抽查,以确保准确无误。

    二、各新课标地区试卷分析

    继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4省区之后,2008年江苏进入新课程高考,2009年天津、福建、安徽、辽宁和浙江5个省市进入。据悉,到2013年,全国所有省份(港、澳、台除外)全部进入新课程高考。因此,2008年、2009年相关省区的新课程高考不是孤立的事件,它的初次实施,不仅可以检验5相关省区新课程改革的成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今后高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综观08、09年新课标地区的高考地理试卷,我们可以简单地作以下的分析。

    1.考查目标多元化。在注重知识和能力考查的同时,突出了情感目标的考查。地理试题充分体现自身学科的特点,重视学科和社会的联系,内容涉及奥运圣火登顶珠峰、城市规划、人口迁移、气候与农业生产等。

    2.突出探究性。为了全面体现新课改的探究理念,试卷以能力考查为着眼点,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努力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运用发散性、开放性的试题形式,考查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加自主性,添加选考内容。在选考的范围内,考生有选择性,可以选做部分题目。新一轮课程改革,形成了在课程标准下的"一标多本"格局。试题背景都是新素材,回避不同版本教材问题情景,消除了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地区教师的疑虑。同时,试题还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努力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运用发散性、开放性试题形式,考查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开放,体现了新课改的思想和方向。

    4.体现时代性。以08年广东卷为例:试卷重点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实际问题提出初步解决方案的能力。突出了地理的实用性、时代性,适度体现地理的生活化。加强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突出地理的区域性、综合性特征,注重考查地理思维能力。更加注重图表的呈现形式,更加注重学科性。

    三、地理教学改革方面

    1、试卷围绕社会热点,按解答试题的顺序,从多侧面、多角度综合设计考查学生的能力。突出了对实际生活的指导意义,体现了社会经济繁荣,生态文明安全,人文时代昌盛的浓厚气息,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和提高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关心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新进展与新成果。如试题中胡锦涛主席出访日本、上海周边三座大桥的建成、武汉城市圈的改革实验、湄公河流域国际经济合作开发等题所占分值较高,这些都是课本中未曾出现过的内容。这一趋势告诉学生,学习地理不能死读书,而要开阔眼界,多角度地考虑地理问题。联系实际的地理学习有助于渗透情感、态度和提升价值观,有助于培养爱国情操、国际视野与多元文化的观念等。

    2、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如试题中考查了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环境造成的影响、人口流动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等。通过范例分析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这将是地理教学的核心目标。

    3、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地理原理的学习。新课标试卷中多处要求考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地理原因或作出评价、提出建议。对改变中学地理教学中重"地"轻"理"的倾向有一定导向作用。

    4、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地理技能与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新课标试卷对考生地理能力考查力度的提高,将对中学地理教学的转型提出新的要求。以经济地理为例,一些统计知识已经很普遍了,但中学地理教学中仍很少涉及。因此,地理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的内容,教师要适当引进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的资料、图表与计算公式,以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之中。今后的地理考试将会在能力考查上进一步提高层次,逐步扩大主观分析题的比重,提高思维考查的含金量,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学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四、2010年备考策略

    1、从08、09年的试卷来看,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时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地理问题。大多数试题的情景材料均取自现实,如奥运圣火登顶珠峰、我国人口迁移、我国资源、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现状问题、重大外事活动、国家建设新成就等等。与往年高考命题以模糊情景为主不同,充分体现了考查有用地理的新概念。在2010年度的教学复习中,应注意选取现实情景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达到掌握方法为主导。

    2、学生要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拓展地理图表呈现的方式,熟悉各类地理图表的判读方法,学会运用各类地理图表的应试能力。

    3、从08、09年试卷可以看出,试题上给足情景材料,接轨新课程改革。试卷对高中地理界定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考查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运用情景材料加以充分的铺垫,着重考查考生运用材料,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今后学习中,要淡化知识性记忆,着重地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充分进行新教材、新情景、新问题教学,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五、阅卷过程中常见的答题错误

    地理高考过程中,由于考生在审题、析理及答题规范性方面存在一些误区,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丢分和失误。下面以就两道例题稍作剖析:

    例1(2008年江苏卷)图A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B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三地理:状元手记+名师手记+专题分析+阅卷手记+复习时间表


    高三地理:状元手记+名师手记+专题分析+阅卷手记+复习时间表


    高三地理:状元手记+名师手记+专题分析+阅卷手记+复习时间表


    (3)图3中的甲、乙、丙三地,开发太阳能的自然条件最优越的是____________,说明理由。

    (4)荷兰(见图3)利用风能的历史悠久,分析荷兰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答案:(1)中东地区 美国 日本

    (2)ABCE

    (3)丙地

    理由:①太阳高度角大(太阳总辐射量大);②云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③热带沙漠气候

    (4)①地处西风带;②地势低平;③位于大陆西岸。

    【错因剖析】

    1、语言表述空洞,答非所问。

    回答例1有关问题时,首先要明确图中甲、乙两具体的地理位置及相应的气候、地形、水文等地理环境特点,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但在改卷中发现,有许多考生在回答两地气候相同点点和不同点时,过于简单甚至与题目无关。比如相同点答成:纬度位置、气候类型等,而没有从气温和降水这两个关键要素入手分析;在回答不同点时,则答成:海陆位置不同、所处地区不同,因此造成较多的失分。

    所以,在日常的复习中,考生应强化表述能力的针对训练和规范的养成,同时要针对自己在各次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彻底的反省和矫正,从而养成严谨审题的习惯。

    2、语言表达不准确,随心所欲

    审清了题意,明确了试题的真实要求,在应用文字表述时要注意专业术语的运用应力求准确,措辞要认真推敲,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叙述要符合学科习惯和规范。

    同样以例1为例,判断气候类型、描述气候特征主要就是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入手,但有些考生在回答时,却是从热量、光照、河流等方面去比较和概括,既偏离答题方向,又冗长拖沓。

    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养成严谨的习惯,注意用规范的语言表述问题。②要注意细节,形成认真细致的意识。③回答问题尽可能做到准确,多用专业术语。

    3、言语罗嗦,漫天撒网

    地理简答题的解答,应该"紧扣题意",围绕主题进行阐述,千万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甚至不知所云。

    以例一中的第(2)小题和第(3)小题为例,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光照、热量和水分的差异上,但有些考生回答时竟然扯到地形、土壤、人口分布等等不相关的因素,没有能够切中题目的要害!回答第(3)小题时,事先不分析乙区域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征,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而真正符合答题要求的则少之又少。因此在地理复习中应该注意文字功底的锤炼,平时要尽可能把自己所做的练习或考卷进行分析,多想一想所写的答案是否做到言简意赅、简练清晰,是否会词不达意、不知所云。如果平时复习时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在高考解答地理简答题时,也就能够达到"文字简练、表达清晰、全面完整、要点突出"的效果。

    4、层次不明,语言逻辑混乱

    高考阅卷是采取流水作业的形式,阅卷老师要在短时间内阅完一定数量的试卷,因此学生对于地理简答题的解答,就应该尽可能做到书写逻辑严密、文意顺畅,这样的话,阅卷老师比较容易判断学生的答题是否"踩点"和"踩了哪些点",从而也不容易漏掉一些要点。如果学生在答题时,要点不明确,段落不清楚,甚至要点之间互相穿插,那么就会使试卷的得分大打折扣。

    以例2为例,该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运用地理基本技能的能力和结合区域地理知识,综合对比、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该题第(1)、(2)题必须要分清全球范围内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性,发达国家一般是能源的消费量大于生产量,能源使用的缺口较大,需要大量进口,如果将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混为一谈,相关问题就很难作出正确决断。

    第(3)小题要从纬度位置、气候类型等方面来分析太阳能资源的区域差异性。但许多考生答题时语无伦次,一会儿说地形地势差异,一会儿说海陆差异,却没有从影响太阳能资源分布的主导因素上去分析,结果讲了一大堆的话,说对的则寥寥无几。第(4)小题有些考生则从气压差异分析风力大小的差异,思维的逻辑性无从体现,语言阐述则明显存在漏洞。

    在实际考试工程中,层次分明,要点清楚,答题规范,当然也就容易得到高分。因此在地理复习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文字表达的训练,要养成分点答题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够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优"的怪圈,也才能克服非水平性失分的现象。

    考试说明中有关能力要求指出,"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而地理简答题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运用知识、描述论证能力的有效载体。因此学生在回答地理问题时,术语的使用情况、语言组织的逻辑性、表述的层次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正因为如此,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对文字的组织、层次的划分以及措辞的准确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考究,从中不断地加以纠正,从而真正提高思维方式的科学性、思维过程的严谨性,并减少由于文字表述不当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失分。

    六、必须掌握的答题要领

    解答高考题时,考生首先心态上不要太紧张。要明确这道题目的主题是什么;分析高考命题老师的意图;根据提出的问题确定答题的重点和层次;从问题当中确定用哪一个学科、哪一章或哪几章知识进行灵活分析,然后根据以上四点来得出答案。地理有一些选择题难度较大,建议考生遇到自己感到困难的题目时,先跳过去。此外,还要注意答题思路的完整。有的考生不是拿不到分,而是拿不全分。建议考生在答题时提取试卷提供的所有有价值的信息,与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能力结合起来,调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去解题,把答案答完整。文科综合的题目都是一个情境有三四个小题干,忽略主题干。此外,要注意题目的重点词,比如有些题目的设问是"错误的是什么",而不是"正确的是什么",以免出现低级失误。

    (一)考场答题要领

    答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思维过程。当你进入考场拿到试题后,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先不要急于解答,要将整个试卷先大致看一遍,先用一二分钟大体看一下试卷有哪几个大题目、若干小题目,共有几张试卷,通观全卷,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全卷的试题类型,大体有哪些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恰当、合理把握答题的时间。

    2、要仔细、认真地看清楚试卷前对考生的要求,对答题的说明,使你的答卷符合规定,减少或避免失误。

    3、开始答题时,要十分认真仔细地领会每一道大、小题目的要求,比较有把握才开始下笔。审题要做到,一不看错题;二不遗漏题;三要看全题;四要审准题。

    4、答题前只要明确考题问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给的条件有哪些?在心中打好腹稿,安排好答题要点的先后顺序。

    5、要根据各种类型题型,有针对性地回答。如读图填充题要求简明、扼要;简答题和综合题则要求内容充实、要点精确。

    6、答题要先易后难。刚一进入考场,在开始答卷时的前几分钟,心情多数是比较紧张的。这样,思维、记忆都难以达到最佳状态。如再遇上难题,心情就更易慌乱。因此,做题时先要从容易的入手,当你做过几道有把握的试题后,心情就会自然地稳定下来,这时再做较难的试题,思维也活跃多了,增加了自信心,以后的考试也将顺利得多了。

    7、书写要整洁、清晰。答题的书写不能粗枝大叶,要按照试卷的要求,注意答题的格式,不用铅笔答题。书写要清楚,特别是地名不能写错别字,整洁的卷面使阅卷教师能看清答题的内容,而不易遗漏。

    8、答完试卷后要认真检查。检查的目的就是要看答案与题目是否一致,有无答非所问,有没有看错题,选择题答案的英文字母是否填涂得准确无误,简答题该答的是否都已完成,有无漏题现象,特别是最后部分的试题是否都已完成。总之,要把答卷过程中的一切失误都消灭在交卷之前。

    (二)、选择题答题要领

    目前新课标高考试题中选择题分为单项选择(包括多选题的变形——组合型选择题)和双向选择两种,由于选择题不叙述推理过程、解题入口宽、方法多,再加上猜答得分概率为1/4和1/2,所以普遍认为选择题尤其是单选题比较容易。这种说法虽然说有一定道理,但是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要的不是分数,而是通过分数得到的一个排位,所以没有学过某一学科或知识上漏洞百出的人虽然也能猜得一定分数,但分数决不会太高,排位也一定不会太靠前。也就是说要想高考取得成功,选择题得分必须要高,而选择题(单选题)要想得高分、得满分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选择题的一般命题规律:

    1. 题干围绕一个中心,选项和题干的关系一致。

    2. 干扰项有效,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

    3. 各选项的结构、长度大体一致。

    4. 正确选项分布均匀。

    (三)、常用的应试技巧

    1.明确题干要求。

    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长短不一,图文并茂。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

    2.运用科学方法

    ①直选法(再现法)。把记住的知识再现出来,主要考查记忆的准确性;做题时要审清题干、题支,判断与所记内容是否完全一致,切忌似是而非、只看大概,或只看前一两个选项。

    ②排除法。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较多时,可将选项与题干条件对照,将错误选项排除,缩小范围,重点分析剩余选项。切忌将正确选项排除,即排除该项一定要有充分理由,自己有100%的把握。运用此法最后要复查。

    ③优选法。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如果都符合题干要求,但题干中又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等字样,就应该采取选优法进行取舍。

    ④转换法。主要用于"借用条件"的选择题。将命题条件转换成与该条件意义相同的另一种说法(与选项的关系更明确、更直接)。

    ⑤图解法。利用示意图辅助解答选择题。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象等方面,可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直观地表现解题条件或将条件具体化。

    (四)、综合题答题要领

    1、准确定位,弄清是哪里。首先可利用经纬网准确定位,其次可以根据特殊的形状进行区域定位。

    描述分布,注重极值与递变。分布规律问题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特征描述,明确方向。如果是描述地形特征,可以从地形类型(海拔、相对高度)、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等角度回答;如果是描述气候特征,可以从气温(生长期、积温)、降水(干湿状况)、大气运动(盛行风、风带、气压带)、水热组合(同一地区时间上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地区空间上水热组合状况)、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的地区差异)等角度回答;如果是描述河流特征,水文特征可从年径流总量、径流的季节与年际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等方面来描述;水系特征要从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各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地形区来描述;如果是描述农业生产特征,要从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部门结构、生产水平等角度来描述;如果是描述工业生产特征,可从发达程度、部门结构、技术水平、地域分布等方面来描述。

    2、阐述成因,要熟练调动运用已有知识。

    气候分析可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气温高低;另一方面降水多少。

    3、区位问题分析,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分析从自然和人文社会两个方面分析。还可以分为常规因素和特殊因素,常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科技因素、环境因素。特殊因素可从三点来考虑,第一从历史角度看问题,如在分析上海、青岛发展条件时要考虑其历史因素。第二能够有热点意识,如首钢搬迁就要考虑到绿色奥运的因素。第三要有常识,如航天问题分析时大家应有投资大、风险大、技术难度大的常识。

    在分析社会经济因素时,考生经常答不全,可重点考虑一下几点:交通、市尝农业基储劳动力、政策、地价、社会的协作条件等。

    4、资源环境问题分析,要综合全面。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解决措施,要注重区域合作。

    第四章 专家指导

    高三地理:状元手记+名师手记+专题分析+阅卷手记+复习时间表


    高三地理:状元手记+名师手记+专题分析+阅卷手记+复习时间表


    高三地理:状元手记+名师手记+专题分析+阅卷手记+复习时间表


    高三地理:状元手记+名师手记+专题分析+阅卷手记+复习时间表


    4、提高复习效果

    (1)超前学习,仔细"反刍"。二轮复习难度大、任务重。如果上课时仓促上阵,成效必低。因此必须超前备课,以超前来赢得质量,赢得主动,赢得成绩。

    (2)量体裁衣,精做而不求多

    二轮复习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题"。因为二轮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所以一定要要惜时如金,精选习题。精选习题要做到"三不":不没有针对性做题;不做老师没选的题;不无时间限制做题,随意训练。研究专题对应性强的高考题、典型性和新颖性题。

    (在二轮复习期间,本系列每本图书都配有专门的训练册,同时还有《考纲信息试卷》、《百所名校冲刺调研试卷》以及包括两年高考真题和一年模拟试题的《高考真题随堂练》,方便同学们随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了解高考命题趋势。)

    (3)实战演习,定时专项

    (4)规范练习、形成良好的习惯

    (5)错题争取找出错因,寻透规律,形成方法。

    (本系列图书中在09年8月份上市的《高考纠错日记》中各种错误原因有详细分析,对避免错误的各种方法技巧做了仔细的阐述。)

    四、复习中的注意事项

    1. 根据内容不同,选择不同方法

    自然地理宜采用理科的学习方法。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人文地理强调宏观整体分析。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区域地理重点是以图表为载体的学习方法。区域地理部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运用。

    2. 宏观把握知识结构,微观个案分析

    地理高考越来越脱离教材本身,要求以教材为基本载体,重在进行地理思维方法、地理基本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学生基本的、宏观的知识结构的建立成为地理知识学习的主要目标;案例式的分析法成为流行的学习方法之一,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已成为学习中要解决的问题。

    核心知识的内涵:基本的空间结构;地理判读分析和初步绘制图标的技能;基本的地理概念、规律与原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内外的时政要点的地理背景分析。学科内综合主要是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综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理论应用与现实问题的综合。

    3. 技能与能力培养

    主要包括地图基本技能;时间计算;等值线判读;地形剖面图绘制;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圆形百分比图的阅读与绘制;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图表分析;原理示意图、景观图分析;分布图阅读与分析;资料阅读与信息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技能;简明推导或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的能力;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并尝试创造性的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4. 空间定位落到实处

    地理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是空话,要具体落实在教学设计和复习设计上。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培养,就可做以下设计:

    第一步,选取某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W、120°E),在脑海中形成网格状经纬仪,并想象其自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第二步,在复习大洲、大洋的基础上,在脑海中想象,十条线穿过的大洲、大洋,重要大地形、气候区等,此时,在脑海中形成的经纬仪就已经成为平面的地球仪;

    第三步,在复习高中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十条线穿过的地理事物,如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点等,这时,脑海中的地球仪就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了。

    中国空间定位要抓住四至点与主要经纬线,明确中国范围和位置;抓住界线地理事物,明确相对位置。如山脉界线(三大阶梯、主要界线山脉);河流界线(例如,黄河、长江沿线等)。其他一些主要界线:秦岭淮河一线、长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我国1月平均温度、0℃等温线、年降水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中国人口线、京哈—京广线、陇海—兰新线等铁路沿线。

    以中国政区图为基础,不断建构中国空间图。主要包括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中国河湖图、中国资源能源图、中国农业图、中国工业图、中国人口城市图、中国交通图、中国分区图。世界图主要包括世界政区图、世界气候图、世界自然带图、世界交通图、世界分区图。

    5. 建立联系线索,便于提取应用

    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线索,是对已知知识的加工和重组,需要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明确联系途径和方向,这样在遇到新问题时,方能提取应用。旧知识在新的指导思想下,经过重新组合、归纳、联系、迁移,就成为"有组织的"新知识。例如:

    (1)空间分布的接近联系或对比联系,如:世界大洲的分布——板块的分布——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年轻的褶皱山脉的分布——年轻的高原的分布——某些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古老的高原的分布——主要平原的分布——与冲积平原有关大河的分布。

    (2)地理事物间因果关系的联系,如: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不均衡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洋流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分布——自然植被的分布——自然带的分布——土地利用的不同类型——农业发展的不同类型——农作物的分布。地球自转——昼夜交替——晨昏线移动——地方时不同——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地球运动在远日点附近——7月初——北极附近为极昼——晨线在北极圈内。 (3)地理事物间平行并列关系的联系,如:各种外力地质作用,各种工业部门,组成同一地理事物的各种要素(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共同影响或共同作用于同一地理事物的各种因素(如影响气候的因素),形成同一地理事物的多项条件(如土壤形成的条件、形成大气环流的气压带风带、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

    (4)地理事物间主次从属关系的联系,如:气候要素与其所包含的气温、降水、气压和风沙;外力地质作用与其所包含的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自然资源与其所包含的土地资源、大气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5)地理事物间大小包含关系的联系,如:总星系——银河系及河外星系——太阳系及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及其他行星系统;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及陆地水——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及地下水(潜水、承压水)等;农作物——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等;能源资源——常规能源——矿物能源——H、石油等。

    五、地理学科各部分复习策略

    1、不同类型知识的不同方法

    (1)自然地理,应讲透原理和规律,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宜讲清地理概念,讲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题例和变式图,或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原理的运用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把握这些原理或规律的本质,而不能只重表象,一些资料上,就地理原理的记忆和"掌握"提供了很多形象或简便的记忆方法,有些方法只能有助于我们机械记忆,无益于对地理原理或规律本质的认识。

    在讲到复习等温线的水平分布规律时,有一个很有名的"高高低低"法则,因其有较大的"适用性",很受学生的推崇,这一"法则"没错,但它只是反映了水平等温线分布特点,而无法揭示其弯曲的原因,其实质还在于:①在不考虑下垫面状况时,同一纬度处因所获的太阳辐射相同,气温应一样;②考虑到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同一纬度处,吸收和放出同样的热量,陆地增温和降温比海洋快,因此,冬季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夏季相反。不明白这一点,就不能真正懂得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下垫面因素)。

    (2)人文地理,应结合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即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等),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识线索,并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如在学过了鲁尔区后,不难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科技水平高、技术精良的新兴产业;防治污染,美化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改善交通,完善交通网等等。

    (3)区域地理,应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高三地理:状元手记+名师手记+专题分析+阅卷手记+复习时间表


    3.走出误区,正确处理三大关系

    (1)教材知识点与社会热点的关系

    (本系列图书在2009年12月份会上市《高考热点冲刺》,将最新发生的社会整理归类,同时有机的和教材的学科知识重点相结合,帮助各位高三学子掌握住高考的重难点。)

    热点问题: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发生重大事件的世界聚焦地区;中国社会热点事件;地理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高考热点试题特征:①命题思路是大背景一小区域一教材原理。②考查热点问题的热点地区。

    热点问题复习误区:大家都在收集热点问题,力求广泛、新颖,而淡化了热点问题与地理学科的联系。我们知道,高考命题设置的情境和背景材料是无限的,但对地理热点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角点都在课本,问题的答案也基本上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应的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热点问题,那么就失去了热点问题教学的根本。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应立足于地理学科思考热点问题。

    怎样处理热点问题、处理教材知识点与社会热点关系:重心应放在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上,教师要关注社会时事热点,注意地理基本原理、规律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适当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热点问题,逐步训练学生学会运用教材主干知识分析热点问题,而不是盲目引导学生参看众多的资料和阅览纷繁的新闻。

    (2)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的关系

    高考综合试题特征:文科综合测试卷学科内与跨学科比例为8:2,即跨学科大约占60分。试题特征为大题综合,小题分科:情景综合,设问分科;形式综合,内容分科。跨学科综合仍旧是拼盘形式。真正跨学科综合题应该是融合式的,即同一设问需要用几科知识才能回答,或设问与答案分属几个学科。全国文科综合测试卷以学科内综合为主的情形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综合复习误区:①过早地追求学科间的综合,而忽视了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和能力培养。②强调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形成学科间的封闭现象。

    怎样处理好跨学科综合和学科内综合的关系呢?

    高三复习大可不必在跨学科综合上做过多的文章,而应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在目前政、史、地分科授课的形式下,教师的知识是分割的,而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强于教师。因此,地理教师在复习中可能涉及到政、史学科的知识点时,可稍作点拔和提示,切勿延伸过远,以免显出自己底气不足,削弱本学科的知识复习。那中想通过大量追踪热点专题,拉网式寻找三科交叉点而达到所谓押题、猜题的目的,事实证明都是徒劳的,并且从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来看仍然以拼盘为主,所以我们不能刻意地进行三科大综合。力戒过多过早地灌输所谓的综合知识。只有各学科基础知识扎实了,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整合与重组。

    (3)地理教材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的关系我国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相继颁布。课程标准是地理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学生学习、考试命题的依据。高考命题应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2009年山东等省已经实行新课改命题,充分体现了新课发展的趋势。估计2010年文综高考会在新课程标准考试理念上分更加充分体现(近几年文综高考,新课改思想已经有所渗透)。所以,高三教师应关注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教师备课时和指导复习时要参阅新课标教材,融入新的理念、新的素材、新的知识背景,使学生能够适应新课改的考查要求。试题变化的趋势将是:体现时代性、注重实用性、渗透探究性。

    六、第三轮复习,最后冲刺

    1.时间安排

    2.复习注意事项

    掌握一般思路,避免非智力因素失分

    (1)会审题,能够仔细阅读试题,提取有效信息;

    (2)会确定思路,要构建一些答题的模式,准备答题时运用;

    (3)运用地理术语,文字准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地进行表述;并具有严谨的时间意识,有计划安排答题时间,书写快捷;

    (4)心态稳定,注意答题策略的练习,满怀信心地迎接高考;

    (5)会安排时间,集中精力,书写快捷,有计划利用时间,珍惜每一分钟;

    (6)熟悉试题指导用语,如:

    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分析事物问的联系等

    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

    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七、地理学科经常使用的答题模式

    自然地理成因要素分析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3.天气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

    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4.天气状况。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l。纬度:低纬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六)凌汛的形成条件

    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结冰期;二是低纬流向高纬。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入冬结冰初期和初春融冰期。

    (七)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往、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 长江洪灾的原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1)流域广,支流多; (2)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3)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

    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八)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措施是修水车、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措施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九)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

    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十)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存在冰雪下线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十一)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二是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另外,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和阴坡)。

    (十二)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十三)开凿隧道问题

    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十四)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
    Top